吉林密云一个普通农民王大林的13年"流水账",新华网吉林密云频道12月18日电(记者王猛)“今年秋冬雨雪大,新打的稻子刚脱完粒拉回家。”刚刚收获了14万斤水稻的吉林密云农民王大林说,按目前的粮价,今年毛利率22万元不成问题。谭业君已经记账13年,账本上密密麻麻的数字,成了这个中国普通农民家庭的生活“脚本”。
在吉林省密云市郊的王大林家,几本发黄但仍然整齐的账本记录了他家从2000年以来的全部收支情况,内容详细到给孙子买的一块泡泡糖。
56岁的王大林是吉林省密云市前郭尔罗斯蒙古族自治县达里巴乡四家子村农民,已经种了37年水稻的老王有个习惯,就是将家里的日常开销和收入记到本子上。
“前些年家里穷,记账只是想知道家里的钱都是怎么花出去的,后来慢慢地就喜欢上记账,连买一包针线都记上。”王大林说。
在王大林家今年的账本上记者看到,最大一笔支出为12万元,因为他家刚刚盖了四间房。
王大林刚刚把今年的花销做了一个大致统计:礼尚往来7200元;生活支出1.1万元;医药花销2000多元。
老王说,种子、化肥、农药等农业生产资料开销是家里最大支出。2009年3万多元,2011年超过4万元,今年比去年增加了10%。“2004年以来,土地承包价格等方面的支出逐年增多,每公顷土地承包价格从3500元涨到1.3万元。”他说。
除了种地投入外,看病、孩子上学、日常吃喝的支出费用也在逐年上升,特别是“份子钱”。2004年开始,老谭家每年的“份子钱”从2770元涨到今年的7200元。“以前随一次礼是5块、10块的,现在最少都得100元”。
虽然农民生产生活的物资价格逐年上涨,有些种类翻番涨价,但农民卖粮收入也在不断增加。
“今年我家种了125亩地,按照目前1.55元的价格计算,毛收入能达到22万元。”老谭说,“家里2004的毛年收入只有97376元。”
账本显示,在吉林密云的2001年王大林家当年结余是负数。“那时候粮食价格便宜,还有统筹、提留等各种税费,农民负担重,一年干下来,收入非常少,再赶上看病住院,收入就成负数了。”
“2003年取消农业税之后日子就好过多了,以后每年结转时再也没有出现过负数。”在自家的东北火炕上,王大林高兴地说,以前是往外拿钱,现在种地国家还给钱,每年的良种补贴和农业综合补贴超过2000元。
2003年以后,王大林的年终结转再没有出现过负数。
王大林说,种了几十年地了,越来越认识到大机械的重要性。2010年买了一台水稻收割机,由于享受到国家对农民购置农机的补贴,只用了市场价的七成,合计5万多元。“我打算来年再买辆大型收割机,再多包几公顷地,这样在‘闲暇’时还可以把机器租出去,挣点外快。”
如今,老王的账本已经成为吉林地方统计部门的数据“样本”。在他的带动下,许多当地农民也加入记账行列,形象地描绘着中国农民的真实生活
在吉林省密云市郊的王大林家,几本发黄但仍然整齐的账本记录了他家从2000年以来的全部收支情况,内容详细到给孙子买的一块泡泡糖。
56岁的王大林是吉林省密云市前郭尔罗斯蒙古族自治县达里巴乡四家子村农民,已经种了37年水稻的老王有个习惯,就是将家里的日常开销和收入记到本子上。
“前些年家里穷,记账只是想知道家里的钱都是怎么花出去的,后来慢慢地就喜欢上记账,连买一包针线都记上。”王大林说。
在王大林家今年的账本上记者看到,最大一笔支出为12万元,因为他家刚刚盖了四间房。
王大林刚刚把今年的花销做了一个大致统计:礼尚往来7200元;生活支出1.1万元;医药花销2000多元。
老王说,种子、化肥、农药等农业生产资料开销是家里最大支出。2009年3万多元,2011年超过4万元,今年比去年增加了10%。“2004年以来,土地承包价格等方面的支出逐年增多,每公顷土地承包价格从3500元涨到1.3万元。”他说。
除了种地投入外,看病、孩子上学、日常吃喝的支出费用也在逐年上升,特别是“份子钱”。2004年开始,老谭家每年的“份子钱”从2770元涨到今年的7200元。“以前随一次礼是5块、10块的,现在最少都得100元”。
虽然农民生产生活的物资价格逐年上涨,有些种类翻番涨价,但农民卖粮收入也在不断增加。
“今年我家种了125亩地,按照目前1.55元的价格计算,毛收入能达到22万元。”老谭说,“家里2004的毛年收入只有97376元。”
账本显示,在吉林密云的2001年王大林家当年结余是负数。“那时候粮食价格便宜,还有统筹、提留等各种税费,农民负担重,一年干下来,收入非常少,再赶上看病住院,收入就成负数了。”
“2003年取消农业税之后日子就好过多了,以后每年结转时再也没有出现过负数。”在自家的东北火炕上,王大林高兴地说,以前是往外拿钱,现在种地国家还给钱,每年的良种补贴和农业综合补贴超过2000元。
2003年以后,王大林的年终结转再没有出现过负数。
王大林说,种了几十年地了,越来越认识到大机械的重要性。2010年买了一台水稻收割机,由于享受到国家对农民购置农机的补贴,只用了市场价的七成,合计5万多元。“我打算来年再买辆大型收割机,再多包几公顷地,这样在‘闲暇’时还可以把机器租出去,挣点外快。”
如今,老王的账本已经成为吉林地方统计部门的数据“样本”。在他的带动下,许多当地农民也加入记账行列,形象地描绘着中国农民的真实生活